透南風
    CLOSE
  • 關於透南風
  • 聚落迷走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風土故事
    • 文化採集
    • 人物景框
    • 恁的演唱會
  • 田野餐桌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海的味道
    • 山的味道
    • 田園之味
    • 小鎮尋味
  • 耕耘一方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旬味高雄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山海風味
      • 田野採集
      • 南方農友
      • 旬味餐桌
      • 田園藝遊
      • 境外通信
      • 好物物語
    • 青銀合創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老的好Old Is Good
      • 阿嬤小姐帶你去旅行
      • 阿公阿嬤出任務
      • 藝術家X職人
  • 閱讀透南風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透南風雜誌
    • 刊物出版
    • 一起旅遊
    • 有時策展
    • 透南風咖啡聚場
  • Copyright © 2017 MIRACLE

鉛桶店的阿雪嬸

  • 首頁
  • 聚落迷走
  • 人物景框
菁寮,原本是個安靜的村子,因為無米樂紀錄片而聲名大燥,雖然吸引了觀光客進到村子,但居民日常還是如以往過生活,而生活也是繞著農作、節氣作息,因為農業需要,老街上還存在幾家賣農具用品的店家,阿雪嬸(廖李雪)的「建成鉛桶行」是其中一家。 
鉛桶店原來來是由阿雪嬸的先生經營,廖先生16歲時到屏東跟著師父學做鉛桶,學了快1年時間,因為父親要他回家鄉開業,於是租下現店面旁邊的房子當營業空間,當時廖先生才18歲,和李雪結婚後仍在原租屋處經營7年,約1973年才買下現在這間店面,並曾經因漏水整修了房子。
 
剛開始廖先生在外面接工作,阿雪嬸則在家照顧年年幼小孩,等到孩子長大了,便跟著丈夫學作鉛桶,最初生產的鉛桶產品是以家庭用具為主,如鍋子、盆器及農用品,1982年生意開始有點起色時,先生卻因病過世,留留下3名正在成長的孩子,為了了生活,阿雪嬸咬緊牙根撐起鉛桶店,常在累了一天還不休息,半夜自習鉛桶技術,有疑問時就拆先生留留下來來的鉛桶仔細研究,鉛桶的鉛片很厚,對男生來說剪裁都算吃力,更更何況是瘦弱力小的女生,雙手被割受傷是家常便便飯。但很不巧,一位外地來來的鉛桶店老闆希望阿雪轉讓店面,但她不願放棄先生辛苦打拼的工作沒答應,外地來來的老闆卻故意在隔壁開店營業意圖搶生意,幸好村民的相挺和信任,若若有需要維修或添購的工具還是直接找阿雪嬸。
當時為了生存,阿雪嬸也接過工廠糖果罐的訂單,目前以生產農業用品、水桶、灑水器、飼料桶、水瓢為主,其實鉛桶生意也是有淡旺季的,有三個時段最忙碌,一是「插秧後」防治稻苗染病影響生長,二是「割稻翻土後」的除雜草,還有就是「插秧前農田注水」時要防治金寶螺(福壽螺)等害蟲類繁殖,這三個時間使用噴藥器的次數頻繁,所以常需要維修,農民通常也不管阿雪嬸在不在,將要修的工具擺在店門口就走了,是種彼此的信任感。
 
過去幾年菁寮聚落也安排了許多手工藝課程,提供社區媽媽發揮潛在的手藝,建成鉛桶行店內就陳列了許多藍染布、藺草編織袋、稻草圖卡創作、打包帶編織包的作品,都是阿雪嬸閒睱之餘做的。
 
菁寮的假日遊客不少,為了因應遊客可能的偏好,還製作了好多種小水桶、小型灑水桶,還有迷你版的小提桶,不要以為size小、省材料,其實尺寸小反而更難做,只要尺寸一變,就得重新畫紙板草圖,一個個零件重新調整,許多細微的地方需要花費的時間還更多,能完成一個小水桶好不簡單。
無論是生活,或是學習新技術,阿雪嬸做什什麼事都是相當好奇又認真,大概也是因為個性如此,才能渡過人生的許多辛苦的環節吧。
 
文 / 廖于瑋
回上層

透南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

(06)2238338
70041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35巷6號
FB

透南風工作室

FBIG

透南風咖啡聚場

E-mail

聯絡我們

Designed by 米洛網頁設計
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