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南風
    CLOSE
  • 關於透南風
  • 聚落迷走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風土故事
    • 文化採集
    • 人物景框
    • 恁的演唱會
  • 田野餐桌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海的味道
    • 山的味道
    • 田園之味
    • 小鎮尋味
  • 耕耘一方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旬味高雄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山海風味
      • 田野採集
      • 南方農友
      • 旬味餐桌
      • 田園藝遊
      • 境外通信
      • 好物物語
    • 青銀合創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老的好Old Is Good
      • 阿嬤小姐帶你去旅行
      • 阿公阿嬤出任務
      • 藝術家X職人
  • 閱讀透南風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透南風雜誌
    • 刊物出版
    • 一起旅遊
    • 有時策展
    • 透南風咖啡聚場
  • Copyright © 2017 MIRACLE

里長夫人展手藝

  • 首頁
  • 田野餐桌
  • 田園之味

里長夫人展手藝,美味的創意米食

 
小時候,住在鄉下的阿嬷常會利用自家種的米,很神奇的做出各種又Q又香的米食,直接影響了我對傳統米食的喜好,不論鹹甜,無論是台灣或客家味,都來者不拒,我想,享受的是傳統文化的味道外,也是細啄著對早期農村生活的一種想念。
 
菁寮阿嬷和我的阿嬷一樣,善長製作傳統米食,土豆踝、菜包踝、粽子、米苔目、芋踝...,不過現在長輩年歲已大,常是在節慶或社區活動,「相放伴」的大家聚在一起互助合作的製作這些米食,然後再各自分配份數帶回家做供品或與家人分享。不過,中生代的社區媽媽,因接受了外來食材與知識,展現的是另一種米食的創意,所以,在菁寮可以品嚐到傳統、創意的味道,讓長時間待在米倉之鄉的我們,常常有機會滿足口腹之慾,開心開心〜
在菁寮的大型活動中,里長們通常是穿的很正式的上台接待來賓,這時如果你鑽進餐點準備區,常會看見菁寮里與墨林里二位里長夫人,正忙碌的穿梭其中,一邊要指揮社區志工的工作,一邊又得擔任大廚的拿鍋鏟費力拌炒,用餐時看與會遊客紛紛排隊分食,就知道料理有多麼好吃了。這二位里長夫人在米食的傳承與創新研發扮演是很重要的角色。
 
每天都打扮的很美麗的菁寮里長夫人「黃素琴」,阿琴姐說做菜只是她的興趣,愛看烹飪節目的她,好奇又好學,她總能從中得到許多創意美食的靈感。走進她的廚房,專業廚具應有盡有,活脫脫就是名專業級的總舖師,聊起料理食物,除了創新也用心,就算是古早味也能注入新意,讓每道料理保有傳統風味,又能得到新的詮釋。
 
這次採訪的古早味割稻飯,便可看出阿琴對料理的巧思及用心,這十一道菜色,分別是菜頭飯、菜脯蛋、滷肉、虱目魚蔭瓜仔、土豆踝、蒜香地瓜葉、花椰菜排骨湯、番薯蔬果沙拉,菜色豐富多樣,每道菜可都馬虎不得,尤其是土豆蜾,更是得提前一天做準備,阿琴笑著說,光這土豆蜾就能做許多變化,而蒜香地瓜葉,作法雖然簡單,卻非常下飯。另外虱目魚蔭瓜仔,將台南特產虱目魚,融入割稻飯菜色裡,聽說這可是菁寮古早割稻飯主要菜色呢!以前農家沒有機器,收成時仰賴的全是人力,為了體恤慰勞割稻農人的辛勞,菜色也兼顧了營養。
 
而談到米食,絕不能錯過阿琴姐的菜頭飯,除了好吃的白米,菜頭、香菇、豬肉等食材之外,為了讓這道菜,色香味型面面俱到,下了重本撒上櫻花蝦,並在基底舖上蓮花葉,點綴了這道菜,最後香菜提味,美味的菜頭飯就大功告成了。 
同樣好學又愛料理的遺有菁寮里里長夫人「洪柳絹」,阿絹姐從墨林社區產業•藺草、小菁為基礎,加上了後壁米,研發了墨林特色風味餐。阿絹姐製作的「藺草飯」,融合地方農產與傳統工藝的特色,運用在地婦女編織的藺草籠特有的透氣吸濕、散熱功能,取代電鍋內鍋的蒸籠,放入在地展人種植的生米後,再放進大灶蒸一個小時。融合藺草及米香的飯,除了能保有米飯一整天的顆粒分明外,也增添了藺草香。藺草飯舖上涼拌小菜,最後再淋上阿絹姐招牌肉燥,現塌香氣四竄,飢餓指数親高,此時當然要大口扒飯才過癃。

阿絹姐拿手的還有米食小點心,紫米蕃薯、紅豆軟糕、綠豆軟糕、甜湯...,甜而不膩,常是招待貴賓的創意甜點。有這麼一個好手藝賢慧的太太,難怪殷里長的身材一直保持的這麼可愛。
 
箐寮里長們從行政系統做箐寮文化的傳承,而里長夫人們則從米食做另一種屬於味覺,保留和生活密不可分的田野好味道!
 
文 / 廖于瑋
 
回上層

透南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

(06)2238338
70041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35巷6號
FB

透南風工作室

FBIG

透南風咖啡聚場

E-mail

聯絡我們

Designed by 米洛網頁設計
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