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中,夏,假也,至,極也。 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。

田裡的一抹青綠
夏至,告知夏天真的來了,炎熱將至,氣溫將日日升高, 再一個月時間,最熱的暑氣就降臨了。此時,日照充足,植物生長的快,這時最需要大量的水資源,俗諺道 :「夏至稻仔早 晚鋸,夏至風颱就出世」,意思是梅雨季節結束了,颱風季節 就要來臨了,還好,在田裡青綠飽滿的毛豆趕在夏至前採收, 就能躲避大風大雨的侵襲。 毛豆,是在餐廳常見的小菜,平易近人的價格、長相及口感,都討人喜歡,其實查一查資料發現它竟然已有五千多年 的歷史,其營養豐富深受國人及日人喜愛,早期僅是農戶在裡 作的種植雜糧選項,也因為外銷日本大受好評而進入規模化栽培。這顆小小的綠色豆子透過綠色餐廳的巧思,可成為主菜、 抹醬,還可是冰淇淋的材料之一呢。而你們知道,毛豆是我們 常吃的黃豆的小時候嗎 ? 這期田野學堂仔細介紹毛豆與黃豆的關係。
毛豆,滿載太陽的恩惠
毛豆,台灣的日式居酒屋常備為迎賓的前菜,鹽煮再加黑胡椒、 八角及一點香油,就是受歡迎的下酒菜。毛豆又稱「菜用大豆」,在日本被叫做「枝豆」,毛豆不只是蔬菜,更是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性蛋 白質,也因此被稱做「植物肉」。 毛豆就是未成熟連莢的大豆,有五千多年的栽培歷史,起源於中 國,推定為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,古代稱「菽」,「菽乳」即為豆腐, 漢代之後才叫「豆」。

有「濃縮蔬菜」之稱的毛豆,富含植物性蛋白質、 不飽和脂肪酸與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,深受日本人喜愛。四十年前, 日本毛豆需求大,來台建立海外基地,業者也看準商機,自日本引種 交由台灣農民生產,首批毛豆銷售日本大受歡迎,後來研究單位不斷 育種創新,三十年來經常蟬聯農產品外銷冠軍,為台灣賺進大量的外 匯。1990 年,中國及東南亞的人工與土地成本相對低廉,採大面積 的生產方式輸日,台灣毛豆佔日本進口市場六成高峰後開始走下坡。

1996 年中國外銷日本數量超越台灣,台灣種植毛豆面積則逐年下降。 有鑑於台灣都是兩、三分地的小農戶,台灣農政單位提出「毛豆大農 場機械化生產」計畫,以廢耕的甘蔗土地轉作毛豆,大面積的栽種與 機械化生產來降低成本,提升競爭力。2003 年,中國毛豆陸續被日 本衛生單位檢測出農藥殘留過量,日本信心驟降而外銷量逐漸下滑, 台灣毛豆由於品管嚴格,雖然單價比中國、泰國高,但品種推陳出新, 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愛,台灣毛豆再度奪回日本進口市場第一的寶座。 台灣的毛豆產地集中在日照條件良好的西南部平原,高雄的美 濃、旗山是主要產區之一。

國產毛豆的豆粒飽滿、濃郁,主力品種「高雄 9 號-綠晶」,會散發淡芋香味的「高雄 11 號-香蜜」,毛豆黃 豆兩用的「高雄12 號-綠翡翠」等,但是長期以來,品質優良、無 基改疑慮的毛豆都以外銷為主,內銷市場其實有很大的拓展空間,因此,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結合國內優良的毛豆業者,讓國人能直接訂購 外銷等級的毛豆產品,有助於國內市場的開拓,使得國人也能食用健 康、美味的頂級毛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