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中,天一生水,春始屬木,然生木 者,必水也,故立春後繼之雨水,且東 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水矣。
鹽分地帶一點紅
不到雨水時節,仍帶些寒意的台灣早已春雨綿綿,雨水散落大地,一解冬日的乾旱,草木爭相發芽而活絡。細雨降下土壤,泥土中不同礦物質成份開始產生變化,在台灣西南臨海沿岸,近海區域因地勢、風向,以及長久以來 地形變化關係,土壤與其水成份都帶有鹽份,依不同環境盛產不同農作。 還記得立春節氣的主題是吹著海風的「林園洋蔥」, 本期「雨水」則是路竹的新園、下坑地區,地勢低窪,土地又鹹又潮濕,鹽份造就豐富的微量元素,在冬季時節, 日夜溫差大,讓一顆顆豔紅、橙黃的小番茄口感紮實,保有濃郁甜美的番茄滋味。路竹區公所在每年盛產之季舉辦 「路竹番茄節」活動豐富,產銷班班員端出各品種番茄 , 是認識番茄的最好機會,吸引全家親子參加。番茄可做為水果也能烹食,是再尋常不過的了,雖然果物日常,但酸甜風味,卻深深的吸引著許多人的味蕾,不同品種的番茄可鮮食、入菜,甚至製成果乾,可家常也可精緻,是中西式餐廳常用的蔬果之一,富含茄紅素和多種維他命,小小 一顆能量豐富,健康滿點。
一口一個小果番茄
番茄的「番」字有其自外來之義,如火柴的台語稱作「番仔 火」以及蔬果中番薯、番石榴,換言之「番茄」就是意旨「外來 的茄子」,在中國大陸稱為「西紅柿」,亦則是「西方來的紅色 柿」,天津稱「火柿子」,但其指的並非柿屬植物,是茄科番茄屬的一種。 大家日常熟悉的番茄是世界重要的果菜之一,其原產於南美 洲西部沿岸安地斯山區,一般認為最先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,後來擴散到中美洲,為馬雅人及其他部落所栽培、烹煮食用,栽培 歷史已有兩千年。英國最早由植物學家和醫生約翰傑勒德認為番 茄為有毒的植物,在北美等地流傳了兩個世紀。16世紀歐洲人 相傳吃了這種果實的人會變成狼人,因此當時被人叫做「狼桃」 (Wolf Peach),這也是番茄學名中lycopersicon的由來。番茄一直以觀賞植物或藥用植物存在於歐洲,也有一些別名流傳於世, 如金蘋果、愛情果等名稱。
早期農友公司推出「聯珠」、「明珠」、「四季紅 」等酸度明顯的品種,常夾著蜜餞吃。自「聖女」上市後,「秀女」、 「玉女」、「臺南亞蔬六號」等食用番茄接連出現更深受大家喜愛,根據農糧署105年度統計,食用番茄全年栽培面積約有 4,950公頃,以秋冬栽培較多,總收量將近12萬公頓,主要栽培地區分佈於高雄、嘉義、台南、彰化、雲林等縣市,栽培品種五花八門,不同顏色、不同類型的品種不下四十餘種,讓消費者全年都可吃到新鮮、優質、安全的番茄。